微信扫一扫
在7月28日于埃塞俄比亚举行的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第二届会议期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巴西再次被从联合国的“世界饥饿地图”中移除。这意味着巴西目前处于风险状态下营养不良或缺乏足够食物的居民比例低于总人口数量的2.5%。
这一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报告《2025年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世界饥饿地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一个全球性指标,用于识别那些有超过2.5%人口遭受严重食物短缺(即长期粮食不安全)的国家。
如果一个国家进入“世界饥饿地图”,就意味着其相当一部分人口无法定期获得充足的食物来维持健康的生活。该项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每次发布时,都会基于过去三年的平均值公布每个国家的这一指标。巴西曾在2014年首次实现脱离“全球饥饿地图”,但在2018至2020年三年期间再次被纳入该“饥饿地图”。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的三年期间,巴西重新脱离了“全球饥饿地图”,进入严重营养不良人口比例低于2.5%的国家行列。
巴西社会发展、家庭和反饥饿部在巴西利亚发布公告指出:“此次成果是在短短两年内取得的,考虑到2022年是巴西饥饿问题尤为严峻的一年。”公告中强调:“巴西成功脱离‘全球饥饿地图’,归功于巴西政府将减贫、促进就业和收入、扶持家庭农业、加强学生营养以及提升全民健康饮食获取作为优先政策的成功。”
相关专家们解释了为什么巴西尽管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却仍然难以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饱饭:
在巴西并不缺粮食,但仍有很多人因缺乏金钱而买不起足够的食物——尽管失业率有所下降,但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也有观点认为,巴西的农业生产更多是为了出口而非供应国内,因此需要重新平衡食品的出口与内销,以确保未来该国的粮食安全;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认为目前的农业模式已经能同时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并指出“增加粮食产量本身,并不能直接解决饥饿问题”;气候变化也是当前对粮食供应构成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巴西国内仍存在许多健康食品供应不足甚至完全缺乏的地区,这些地方被称为“粮食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