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7月份,美元价格上涨了14%,同时咨询机构预测该月的通胀率将介于1.6%到2%,类似于前几个月汇率保持稳定时的水平。不过近几日来美元的大幅上涨很可能会影响到终端价格,从而导致通胀率反弹。
据悉,已有汽车商证实涨价高达5.5%,食品公司也发出了新的报价单,涨幅最高9%;石油公司则表示燃油价格已有15%的滞后。据经济部表示,已注意到相关的情况,正在同一些公司进行对话。
据悉,在汽车行业,截至目前已有3家公司通报了涨价,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涨价5.5%,福特平均涨价3%,丰田涨价3.5%。上述所有涨幅均高于7月份的预期通胀率。据一家汽车制造商解释,涨幅高于通胀是由于美元汇率的答复上涨,自取消汇率管制后,在3月至7月间,美元不再以1%的微幅上涨,而是在1000至1400比索的区间浮动;而在此期间,汽车价格涨价不到10%。同时表示,不会寻求立即涨价,而是会逐步调整。事实上,即使是国产汽车,大部分零部件也是以美元计价的。
而在超市方面,同食品公司之间的冲突再次爆发,正如4月中旬刚解除汇率限制后一样。据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表示,已收到了8月份的报价单,相关商品的涨幅达4%到9%,如食品、食用油、个人卫生用品和乳制品。“目前而言,已拒绝了这类报价单。”
经济部已注意到此情况,并提出质疑:“这种涨幅是毫无道理的。”其认为,美元处于浮动状态,因此就算达到了1380比索,下周也可能会下降;同时,通胀的下降仍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优先于经济活动等其他变量。
食品行业协会Copal表示,该行业的通胀率今年以来始终低于整体通胀率。尽管业界不认为会发生“普遍涨价”的情况,但也表示汇率的波动“需要监测和评估受影响情况和可能性”,“价格传递不是自动的,也不是线性的。”
其中一家食品公司表示,其部分供应商设置了“触发条件”,会随着美元的上涨而涨价。比如色素、塑料或牛奶价格的上涨,都会直接影响到其成本。同时澄清,其他大众消费品公司也无法将大幅涨价转嫁给消费者,因为在经历了2024年的消费萎缩后,仍然需要恢复。“显然,汇率会影响到美元计价的成本,主要是商品和包装,但目前我们将继续保持定价策略来恢复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