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在成华东区医院肿瘤科,马长春主任的诊室外,总是有很多患者在等待着看诊。这位出身中医世家、从医 36 年的抗癌专家,用一双诊脉的手、一副辨证的良方,为无数肿瘤患者撑起了生命的晴空。作为中国抗癌协会专业会员、成华东区医院中医肿瘤科特聘专家,他将古籍智慧与临床实践相融,在中医治瘤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足迹。
马长春的中医情缘始于童年药香。自幼在中药房长大的他,听着长辈诵读《伤寒论》的条文,看着药杵研磨药材的细腻,中医的种子早早在心中扎根。后来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让他在传承家学的基础上,对《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有了更深理解。36 年来,他始终保持着研读古籍的习惯,成华东区医院的诊桌上,总放着几本批注得密密麻麻的医典,新的病例总能在泛黄的书页中找到辨证的灵感。
“治病必求于本” 是成华东区医院马长春坚守的准则。他提出的 “两本思想”—— 补肾固先天、健脾培后天,成为其治瘤体系的核心。在他看来,肿瘤的发生与正气亏虚息息相关,先天肾精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就像土壤贫瘠会滋生杂草,身体失衡便给了肿瘤可乘之机。因此,他的治疗从不是简单 “消瘤”,而是通过调理全身机能,让身体自主对抗病灶。
深耕临床多年,马长春融合经典古方与 “中医抗癌消瘤疗法”,形成了以痰瘀论治肿瘤的独特体系。他认为 “痰浊” 与 “瘀血” 胶结是肿瘤形成的关键,治疗时以化痰逐瘀为矛,以扶正固本为盾,让攻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这种平衡之道,在临床中屡见成效。
曾有位肺肿瘤术后转移患者,经多次治疗后胸闷气短、咳嗽不止,还伴有胸腔积液,因恐惧副作用拒绝进一步西医治疗。转诊至成华东区医院时,马长春通过望闻问切,判断其为 “痰瘀互结、正气亏虚”。他遵循 “两本思想”,以健脾补肾固其本,用化痰逐瘀之方攻其标,配合特色外治手段。治疗中每周调整药方,耐心解答疑问。一个月后,患者咳嗽减轻、积液吸收;三个月后已能自主散步,生活基本如常。家属感慨:“马主任不仅治病,更给了我们全家希望。”
在成华东区医院的诊室里,马长春常说:“对待肿瘤病人,要怀揣热心、关心、耐心。” 他视患者如亲人,问诊时连细微不适都记在心上。一位靶向治疗后出严重皮疹的患者,因瘙痒想放弃治疗,马长春不仅调配止痒外洗方,还每天通话疏导,助其挺过难关。“让患者少受痛苦、保持尊严,比病灶缩小更重要。” 他始终这样践行。
作为成华东区医院抗癌专家组成员,马长春践行 “上医治未病” 理念,强调改善身体内环境的重要性。他将健康指导融入诊疗,从饮食到情志,帮助患者建立抗癌防线。还多次做客四川电视台峨眉电影频道,普及中医防癌知识,让更多人了解 “治未病” 的智慧。
36 年坚守,他证明了:中医治瘤不是模糊的调理,而是精准的辨证施治。那些康复患者的笑容,便是对这位医者最好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