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日本人把他们当巴西人对待。不像中国,如果贫穷东南亚国家华人入境定居工作,民间没人有排斥心里,因为中国民间比日本更重视血缘关系。可是日本人认为日裔如果文化礼仪,行为举止达不到日本人标准,还是会把你排斥在圈子外。一般在外日侨,日本媒体是不用汉字而是用片假名写他们名字的(标准的外国人待遇)。中国媒体的话,海外华人尽量用中文名,读者多不会有外国人的感觉。很有意思。。。
另外,中日文化不同的地方,日本人一旦改弦更张,投降敌军也好,归化外籍也好,就坚定不移的当反骨仔。海外华人没那么坚定,很多都是“换个身份证而已”这种认识。日本人较真,脑袋里非得有个忠诚的对象。抗战或者内战时投降八路的日军,对共党一路追随。或者,二战向美国投降后,日本一路死心塌地追随大家有目共睹。日本人的忠诚,大多数情况是拒不投降,战死或自杀。剩下的就是上述这种转换思维为新主人彻底卖命的。没有中间模糊地带。所以巴西日裔自认巴西人的程度很深,也不像中韩侨民那样抗拒同化。
巴西日裔精英跟总人口不成比例的高,190万日裔占巴西人口的0.6%多,可是圣保罗大学日裔学生占15%,教师8%。律师医生这种中产阶级多,特别杰出的少,除出过一个巴西空军总司令,好像就没什么了,大政治家大资本家都没有。文化上讲,循规蹈矩+勤奋+讲信用是中产阶级的标准阶梯,可是也就到这为止了。
日本文化容易熏陶出来有力的执行者,而不容易养成杰出领导者。以前的倭寇,日本浪人只是卒子,真正的大海盗王直反而是中国人。现在各种国际机构里,中间层的日本雇员得好评,领导反而差评(不是我说的,某节目日本教育专家评价日本教育弊端自己说的)。美巴日裔爱往军队发展也是日本武士文化的影响。总之,文化烙印还是有的。
----
有人不理解,这么说吧,日本人的忠的概念相当于中国人孝的概念,日本人也推崇孝道,但程度不如中国人,中国人也推崇忠诚,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程度不如孝道。和跨国婚姻的中国人潜意识里有需照顾对方父母一样,归化外籍的日本人潜意识里也有效忠谁的挣扎。
这种忠诚结构的思维,在日本人生活中无处不在。就说加班好了,日本人哪怕做完了自己的工作也不敢擅自回家,因为领导还在你一个人走就是不忠。你得熬到领导走才行。丰田公司员工只开丰田,自家员工用自家产品,放大来讲,全日本人固执于日本货,以及匠人精神,其实就是忠于自己工作的精神等等都是这种思维的表现。
再举个例子,311后核灾,东京一片人心惶惶,可很少人逃离东京,很多中国人说日本人素质如何高,其实是误解。日本人只是不敢走,走了意味着背叛。北京sars,小青年一窝蜂逃离,大家虽然骂他们娇生惯养,其实会有同理心,也很少人认为他们不忠。另一面,中国人家庭谁家发生火灾谁也不敢把长辈留下不管,因为会被骂不孝,没脸见人。日本人的孝更多是家庭温情范畴,用不孝做道德指责不如中国,以前物资短缺,有些地方还曾把老人背到山上让其自然死亡的。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聽過日文裏的「外国人恐怖症」和「外国人嫌悪」?
外国人恐怖症 - Wiktionary外国人嫌悪 - Wikipedia日本的身份認同是我見過的最嚴重的沒有之一,嚴重到對很多人外國人有種文化上的恐懼感,語言不通,文化不一樣,很多人懼怕這種不一樣的感覺會避免接觸,加拉帕戈斯化的一種體現,加之四面環海不鄰接任何國家的島國地勢與單一民族,孤島主義的溫床。
如果你在一些便利店,薬粧店,免稅店裏打過工,你大有機率聽到日本店員說不想接待外國客人之類的話。你如果不說著一口與日本人完全一樣的日語,不有著和時下日本人一樣的話題,行爲打扮舉止思維不與日本人完全一樣,那你就是外人。
歸化人或者其後裔?在很多懷有惡意的日本人裏那有專門的用語,叫「在日」,大多數情況下在他們嘴裏並不是甚麼好詞。就連那些出生并成長在日本的在日國人(多半是韓裔,其次華裔,菲裔,巴裔)二代三代都依然會被很多日本人認爲不是日本人,日本有部分網民特喜歡翻那些明星身世,曝光各種名人祖上的「在日」身份。
另外,外國人在選擇歸化日本改日本名的時候,是不被允許使用譬如「邉」「髙」「槗」「冨」「嶋,嶌,」「﨑,嵜」「」這類日本姓氏中常見的異體字的。
@庾飞流 已經說的很好了,在日本沒有人會把他們當日本人,但是在中國的海外華人華裔依然很多人把他們當是中國人,甚至在一些亊件上面會出現對海外華人華裔的愛國綁架(笑。出於這種華人身份認同感很多中國本土華人在海外華人遇到危難的時刻願意伸出手援救,反過來也是這樣。但是在日本人身上這幾乎是很難的。巴西日裔出亊了?日本本土肯定沒甚麼反應,你要強行問本土日本人怎麼看,回答多半會是「だって他們是巴西人啊。。和我們沒關係吧。」,就連對本土日本人香田証生,後藤健二,湯川遙菜等人在中東遭到恐怖分子虐殺,甚至是毫無過錯的横田恵被朝鮮綁架殺害這些亊,日本本土的反應也十分淡泊:「那是他們的自己責任啊。」,甚至拿這些人的畫像加工成各種搞笑圖像流布在網絡上,在這種極度強調「自己責任」的社會人情是非常淡泊的。這在中國簡直無法想象,換做是中國網民怒氣值一定爆表。
我挺喜歡的一個美國日裔脫口秀表演者KT Tatara在一次脫口秀裏有這樣說過日本,「他們就像來自另一個星球一樣。」,我覺得來形容一生懸命貫徹孤島主義的日本再適合不過。
另外就是,巴西日裔自己未必覺得他們自己是日本人,太正常了,你在哪出生長大的影響遠比你的血統大得多得多得多,在巴西生活了幾十年好好的,爲甚麼突然要去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國家重新生活呢。宇多田光那種雖然是美國長大的日裔,但仍然與日本保持密切關係,內在也完整保留了日本人的一面的情況是另一回亊。
最後放幾張圗,關於即便是有正兒八經漢字姓氏的日裔也還是會被使用片假名標註區分這件事:
「西本 or 西元」
「横川 or 横河」
「大石ゆり」
美籍日裔「喬治竹井」
强答
我跟日本或巴西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我的经历可能有点类似。
我爷爷是韩国人,包括我大伯和大姑,在韩国有户籍,后来我大伯恢复了韩国身份。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来到中国东北。我算是三代移民吧。当下韩国至少比我现在的家乡发达。我的父母和我并不想“回到”韩国。
从韩国人的角度,有些人会认可我们是他的“同胞”,但极少有人会把我们看成韩国人(说是没有可能也不为过),他们称我们为“朝鲜族”(可以看看电影《黄海》)。他们很多人对我们有着深深的偏见误解和歧视,原因有很多。一部分原因类似部分上海人对我们外地人的歧视和仇视,一部分原因类似部分台湾同胞对我们内陆同胞的偏见(吃不起茶叶蛋之类)。
从我的角度,我从没觉得韩国是我的祖国,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对韩国有着特殊的感情(喜欢韩国电影、歌曲和韩国历史等)。我没去过韩国,我的父母和弟弟在韩国分别生活了三年九年和十一年,他们给我带回来的信息让我对韩国的这种情结逐渐变淡,包括上面一段对韩国人的描述。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中国就是我的祖国,然后我是东北人和朝鲜族人。事实上,除非和朝鲜族人打交道,我一般不提自己的民族。我只会讲简单的朝鲜语,我的普通话可以让人猜不出我是哪里人,在陌生人眼中我通常被看做一个普通的汉族人(我觉得这样挺好)。我一生都在中国,喜欢吃东北菜,也喜欢吃川菜湘菜,陕西臊子面陕西羊肉泡馍,我吃惯了这些,到了韩国我会想念这些东西。我父亲也许能申请到永住权,但我想申请韩国国籍怕是机会不大,那么我在韩国永远是客居异乡。即使有这个国籍,我的妻子不是朝鲜族人,和我一起去的话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即使我找一个朝鲜族人甚至韩国人结婚,我和韩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不是那么容易调和?我在韩国白手起家是不是容易?你有身边的朋友在北上广深打拼的话,这些困难他们一定明白。
所以我猜,在巴西的日裔未必会把日本当成祖国。真的回到日本会比在巴西继续发展面对更多的困难。所以他们回日本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谢邀曾经因为日本劳动力短缺,让巴西的日裔回日本工作的,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日本经济下滑,巴西日裔在日本也找不到工作,日本政府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回巴西,并且几年内不能再回来。从此再也不敢引进巴西日裔了。
经济学人做过一个调查,收入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经济学人说的比较多,我们这里主要关注 收入区间(即横坐标)和生活满意度(纵坐标)各国的范围
图标里的十多个国家大概分成四类
有钱有幸福: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没钱有幸福:巴西、墨西哥
有钱没幸福: 日本、伊朗
没钱没幸福:中国、印度、俄罗斯、尼日利亚
参考来源: 译言网 | 金钱可以买到幸福吗
---------------------------
巴西没想象的那么差,日本也没想象的那么好。巴西有暴力和凶杀,但也有宽松而快乐的生活环境。日本经济好,物质条件优越,但人活得很累很压抑。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好比国内有人喜欢北上广深高大上,有人喜欢边远的清净,好处和坏处,都是是这个社会和地方的一面。只是一个人偏好这个社会的什么长处,能忍受什么坏处。
巴西日裔回流日本很多,但更多的日裔更愿意留在巴西。
---------
另外,其他几位说的也很对,很多日裔已经完全不会日语,除了面孔,已经是彻彻底底的巴西人,放弃已有的生活,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奋斗,重新找社交圈,想必是去快乐而富裕的欧洲美国很多人也会迟疑。
巴西日裔在社会精英层的人比例非常高,因为拉美人都是和活在当下的生活哲学,生存竞争压力比日本小许多。
前面的高票答案已经说的很完整了。
补充个实例。
原先一个朋友寄住的家庭,男女主人对外国人很友好。某次看着电视上巴西系日本人的新闻,表示“来看看自己的祖国是很好的,不过,看完以后还是请回去把。”
因为日本社会根本接纳不了这些人。
用我们的视角看过去会觉得奇怪,但是每个国家或者说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和国情。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广,对文化和族群的包容性相当高,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你的血缘是中国,都被称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而日本社会是全球最封闭固守的社会之一,它有它的一套运行法则和社会文化,这套东西加上相同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构成了日本人的身份认同感。
认识一个日本人,小时候随父母在国内生活,10岁和父母一起回日本,时至今日也有日本人因为他语言中的一点点区别说他不是日本人,更遑论那些在巴西的日裔了。
曾经有很多回去的,但回去的就被贴标签被歧视,最后一些人还被送回巴西了。别闹,最近在日的巴西人已经超过韩国人在日本外籍人口排第2了,在群马 静冈 爱知 三重 滋贺等地都有巴西人学校了,巴西人主要都集中在工业区在工厂里当工人,近几年随着巴西经济的衰退大部分巴西人来到日本工作,其中以日裔巴西人为主
在巴西的日裔过得不一定差啊,干嘛去日本从零开始。欧洲人殖民时代向全世界移民,也有大批英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移民到了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这些不是发达国家的地方,但也不可能都回欧洲啊,现在南非的白人都没全跑到荷兰、英国,还有几百万留下了呢。南美的阿根廷、智利白人比例很高,主要从意大利、德国这些现在发达的欧洲国家移民去的,也没有大规模回流欧洲虽然不是巴西,我还是要强行答一波,就是这么不要脸~之前跟一位巴西同事聊过这个话题——在巴西这个热情洋溢又happy的国家,很多日裔巴西人都自称巴西日本人是更优质的日本人。虽然有些日裔巴西人还是很传统的,比如还是更prefer和日裔巴西人结婚等等,但感觉土生土长在巴西的日裔人民已经深深被巴西人的热情感染了吧。为啥要回来呢?故土那么遥远,飞机要飞两段,每段都不止10个小时,对他们来说从巴西回日本才是真正的背井离乡吧。
去年我去巴西玩儿,住在朋友家,也跟朋友去他们教会了一次(他们是虔诚的基督徒,觉得教会的人都是家人,所以要带朋友见家人那样)。
晚餐的时候正好聊到这个问题,牧师的大儿媳是日本人,结婚才去的巴西,之前回日本待产待了一段时间,特别不习惯,刚挺着大肚子回到巴西。她说她觉得日本人不把她当日本人,觉得日本人特别冷漠。
在巴西待了一段时间觉得真的是,虽然治安特别差(我去的时间又是治安最差的母亲节,囚犯们都放回家),但人都特别热情。酒店或家里电梯碰到不认识的邻居都笑着打招呼,朋友也都特别好全程带我们玩又请我们吃了好多好东西。。。以至于我回程在纽约的酒店,进了电梯也习惯性笑着和美国大叔打招呼,结果只得到了一个白眼。。。当时心里觉得好低落,就更明白了那个日本姐姐的心态了。
另外我朋友也是日裔,他太爷爷带着他爷爷坐船来的巴西。所以对他来说已经完全是巴西人了,在日本都没有近的亲戚了,所以这应该也是题主问的为什么不回日本的一个原因吧。
附上两张巴西美图,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真的好玩!
在面包山拍的基督山(看到山头的基督像了吗?)
伊瓜苏
据题主的说法,如果移民的日本人是因为当时的日本不如巴西发达才移民,这只是离开的原因,是一种需求。巴西有他们想要的,所以他们留了下来。
但如果他们并不满足,而这同时又有了“日本超越巴西”这一条件,他们之中当然有人愿意重新融入日本。这也是因为日本有他们想要的。
在这个条件下仍选择留在巴西的,已经不关乎乡情。
也许是事业已经在巴西生根发芽,也许是子孙后代已经是在巴西土生土长,也许是自己已经接受了新的民俗和生活习惯,也许是其他原因。总之他们已经根深蒂固地长在这片热情的土地上了。
也可能是没钱没基础回日本生活。
况且台湾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回大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