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红安县八里湾镇着力打造
安全干净美丽适用小微水体
红安县八里湾镇红安县八里湾镇红安县八里湾镇红安县八里湾镇红安县八里湾镇
小河蜿蜒,清清的河水在山野中流淌成一道道怡然自得的田园风光;稻谷金黄,如镜的水塘在田畈中浇灌出一幅幅美丽怡人的丰收图画。这是10月29日,在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调研时看到的景色。
八里湾镇位于红安县南端,全镇21个行政村,31000多人,版土面积73.79平方千米。深厚的人文历史让八里湾镇闻名遐迩,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叶君健在这里孕育,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在这里成长,我军优秀的后勤领导人,红安人最早进入中央政治局的周纯全上将、《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原型——刘飞中将等都诞生于八里湾镇。
八里湾镇八里湾镇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八里湾镇市场经济格外活跃,南接武汉,东临麻城,京广、京九铁路汉麻连接线横贯东西,沪蓉高速铁路联通南北,并在这里设立红安西站。
红安县生命河——倒水河在这里弯弯转转后汇入长江,水体多,水源广是八里湾镇一个明显的特点,全镇登记在册的小微水体有240多个,让八里湾镇颇具江南水乡的韵味。
小微水体整治
近两年,八里湾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本着富民先治水,兴镇先兴水的理念,把小微水体整治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一起统筹、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着力打造安全、干净、美丽、适用的小微水体,凝聚治水兴水管水合力。
这小山之旁的古朴秀丽山村,就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叶君健的出生地八里湾村叶家河塆,倒水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后,浩浩荡荡奔向长江。那奔涌的河水,银色的河滩,独木河桥,河边望不到头的棉花地,河岸上悠闲吃草的耕牛,都曾给叶老带来无限遐思。在叶老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倒水河的记忆、都有故乡叶家河的影子。
东边田村下陈家田塆是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的故乡,故居的门前塘承载了张老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的理想,也凝聚着张老一生的故乡情结。儿时的张老曾与同伴端着饭碗,站在塘埂上的古枫下分别将碗中的蔬菜拈一筷子扔往塘中 ,看看谁家蔬菜浮出的油水多、日子好。现在,这里正在建设3A景区,八里湾镇结合景总体规划、村庄美化要求和塘形特点,对门口塘进行精心打造,以彰显其历史底蕴,表现张老人文情怀。
在塆子冲下的水塘中,一群鹅鸭正在悠闲地划水,四周葱郁的树木透出一片秀色,水塘下一片金黄的稻田,好一派田园风光,让前来的游人流连忘返。村干部介绍:在建设景点的过程中,对山野中的小微水体,他们将实用价值与观赏功能相结合,重在保持本色,维护原貌,使其既能灌溉农作物,又能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走进石门桥村,每个塆都是一排排绿树掩映着的红瓦白墙小楼房,塆前宽阔的广场上安放着各种健身器材,而那造型别致、水清鱼跃的塘堰库河,更是让人神清气爽。石门桥村位于八里湾镇倒水河以东,与麻城市岐亭镇杨畈村接壤,两条高铁从村中穿过,是一个面积4平方公里,14个自然塆,16个村民小组,1576 人的边界村。
近两年,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石门桥村紧紧抓住国家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争资金、争项目,对14个自然塆的山水林田电路村,结合各自的历史和地理特点,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做到塆中有塘,塘中有水,岸边有绿,水中有景。
瓦盖墙塆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塆子,过去由于管理责任不明确,村民水文明意识薄弱,乱建乱占乱倒现象严重,全塆的生活污水、牲畜粪便都随意排到门前塘,让门前塘变成了一个又臭又黑的“浅锅底”,村民们怨声载道。从2019年开始,村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范村民建房行为,修建水泥稻场,改建门前塘,建设排污管道,落实管护责任人,明确管护内容和目标,“浅锅底”终于又变成了风景塘,赞扬声、欢笑声又在塆子中回荡。
走进徐家塆时,正遇上门前塘管理员徐桂成拿着工具捡拾垃圾,清扫塘岸。徐桂成告诉我们,自从两年前担任门前塘管理员后,每天他都按照管护要求巡塘三次,捡拾清扫三次,确保塘中没有一点漂浮的垃圾、塘岸没有一处破损。正在塆前水泥广场上翻晒农产品的村民也纷纷上前赞扬水塘管理员、监督员认真负责,让塘水清澈见底。村民还骄傲地告诉我们,塆里每一口塘、每一个堰、每一条河沟的水都是这样清亮,堤岸都是这样牢固碧绿,比过去是天壤之别。
田野中的这个大堰,叫张兜堰,说起这个堰名还有一个典故,这里一直是一片稻田,但由于没有水源,一遇旱情就颗粒无收,农民无奈只好卖田。清咸丰年间,张家塆一个财主买下了这片稻田后,为了确保丰收,欲在畈的正中挖堰,在当时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他发出告示,谁从堰中兜一兜土,谁就到他家兜一兜谷,历时六年终于挖成了这口堰。一百多年来,这口堰一直滋润着这片稻田,让昔日十年九旱的田畈成了高产稳产的良田。
在小微水体整治中,石门桥村对张兜堰在保护原貌的前提下,清理淤泥,加固堤岸,让古堰焕发生机,再显活力,村民们高兴地说,就是干死青蛙,也干不死我的稻谷。
村干部告诉我们,开展小微水体整治后,全村20多个小微水体都岸绿水清水深、风景秀丽迷人,既保证生产用水的需要,又成了美丽的风景线,县摄影协会多次组织会员到村里采风。
八里湾镇党委委员王林说:八里湾镇共240多个微小水体,在小微水体整治过程中,镇党委、政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污水管网建设,今年投资了七百多万,根据水体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功能,对所有的小微水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并全部配备了“一长两员”,建立了完善的管护制度,构建了科学的管护机制,让八里湾镇的每一条河都成了一轮风景,每一口水塘都是一幅图画,促进了八里湾镇农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来源:http://jkysom.com/html/2021122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