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当前,有数百种药品被列入美国“药品短缺清单”,随着该国药品短缺接近创纪录的高水平,无数癌症患者及患有其它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正面临着治疗延误的风险。
美国的“药品短缺清单”上包括抗生素、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的药物,以及抗癌药物等。严重的药品短缺已引起白宫和国会的注意,正在努力应对药品供应链不透明甚至时有中断,以及药品质量和财务上的问题。。拜登政府组建了团队,以寻找支撑药品供应链的长期解决方案。近期,美国的仿制药制造商、供应链专家和患者权益倡导者也开始与国会议员讨论相关问题。
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教授、妇科肿瘤学会的当选主席阿曼达·法德尔表示,目前药品短缺影响的人群非常广,短缺的化疗药物数量也很大,“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美国癌症协会近期也发出警告说,药品短缺导致的治疗延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其实早在半年前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已经经历过药物短缺问题。去年11月,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所就发布警告称,德国制药业已经无法保证药品的正常供应。包括抗生素、糖尿病治疗药物、止痛药等在内的299种药品存在供应问题。 而药品短缺之所以在欧洲成为“顽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大量药品依赖进口,而国外的药厂更乐意将药品出口到其他利润更丰厚的地区。为了改变这一局面,4月初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提交了“药品短缺应对及供应改善法案”,该法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允许药品制造商对德国的儿童药品制定更高的销售价格,从而提高他们将药品出口到德国的意愿。此外,法案还将规定,重要的药品原则上必须保证有数月之久的库存。 然而,法案能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尚待验证,但在德国联邦药品制造商协会的负责人克兰茨看来,这“无助于改善德国的困境”——多年来,德国的药品市场已经支离破碎,专利到期的药品价格猛跌导致越来越多的药商退出市场。他同时呼吁,在各项成本高企的当下,应当对制药行业进行“通胀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