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贴吧 / 如果没有巴西,你可能吃不起糖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专题讨论#如果没有巴西,你可能吃不起糖

    2018/01/17 11:00:00 发布4338 浏览0 回复0 点赞
深海夜不凉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49

精华:109

注册:2017/06/01 18:09:29

IP属地:未知


来源:公众号:飘扬过海去巴西


行至拉美各国,驻当地的小伙伴总不忘贴心提醒:当地的甜品太甜,尝尝即可,谨慎大量购买。对巴西来说,更是如此。身为蔗糖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的“糖罐国”,巴西人对糖爱得深沉。不仅如此,巴西也凭借它的糖产量让糖走下奢侈品的神坛,让寻常百姓吃得起糖成为可能。今天这篇文章就讲讲糖罐国巴西的种糖历史。


1.jpg

▲16世纪,巴西的糖坊

 

蔗糖并非自古就有。甘蔗的栽培最早起源于新几内亚。据说,马其顿皇帝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东印度群岛时,才在当地人的饮食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有甜味但是又并非蜂蜜和甘蔗汁的神秘东西,并把它称之为“印度盐”。这就是蔗糖的前身。在此之前,人们获取甜味的渠道主要有二:蜂蜜和甘蔗汁。

 

那时候糖的产量很少,加之需要从东方远距离运输,所以对希腊和罗马贵族们来说,糖都是很难享受到的奢侈品,更不要说普通百姓。后来,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甘蔗才在阿拉伯地区、地中海地区种植起来。再后来,随着欧洲战事的开展,糖逐渐进入西方世界。

 

不过,那时候的糖还并不是厨房里的调味料。当时的糖更像是当今的保鲜剂和药品,用于保存水果以及救治黑死病,十分金贵。14世纪时,糖多在药店出售。当时在英国购买一磅糖需要两个先令,按照同等价值折合到今天,意味着消费者需要花费100美元才能买到一磅糖。

 

产量小,决定了糖的身价居高不下。尽管欧洲各国也在想办法在各地引种甘蔗,但是产量一直不高。直到16世纪,事情发生了转折。

 

1500年,葡萄牙人登陆巴西,很快他们就发现这里的温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十分适合种植甘蔗。于是葡萄牙人很快就在沿海地区开辟了大面积的土地引种甘蔗。最早的甘蔗种植区就是今天伯南布哥州的累西腓一带。


2.jpg

▲葡萄牙人在巴西沿海地区开辟大片土地种植甘蔗

 

风水宝地巴西没有让葡萄牙人失望,甘蔗苗在巴西长势喜人。1550年前后,甘蔗在在巴西伯南布哥、巴伊亚一带开始大规模种植,同时迅速遍及美洲热带的各个角落。因为产糖,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累西腓和它所在的伯南布哥地区很快就在欧洲小有名气。1584年,前来累西腓购买甘蔗和蔗糖的欧洲船只超过了一百艘,累西腓一跃成为南美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得名“南美糖罐”。

 

此后的一个多世纪,欧洲几乎所有糖都产自巴西,这也使得巴西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糖国。巴西经济也凭借着一根根甘蔗的支撑,进入“蔗糖时期”(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


3.jpg

▲糖坊中,工人们在加工甘蔗

 

诚然,巴西并非蔗糖的原产地,但是这片土地却是让蔗糖脱掉奢侈品的外衣,让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能吃得起糖的关键之地。伴随巴西的糖产量增加,欧洲的糖价骤降,糖不再是富人阶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17世纪,糖开始走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也正是从那时起,蔗糖才真的成为今天意义上的蔗糖。

 

但是当时,“吃得起糖的是富人,越甜越富”的观念依然弥漫在欧洲,民众们通过往咖啡、巧克力中添加大量的糖在证明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据说葡萄牙受里斯本的居民在他们喝的巴西咖啡里添加大把大把的糖,被子里的糖多的连汤匙都可以立起来。久而久之,嗜甜的饮食习惯不断积累。时至今日,在欧洲及深受欧洲影响的美洲各处,甜品没有最甜,只有更甜。


4.jpg

▲随着糖产量的增加,民众大量食用糖成为可能,欧洲居民开始大量使用糖作为调味料

 

巴西的蔗糖让葡萄牙名声大噪,但迅速积累的财富也引得荷兰、法国、英国等航海强国垂涎三尺。他们纷纷效法葡萄牙,在加勒比海的周边建立甘蔗种植园。


5.jpg

▲荷兰人在加勒比海地区的甘蔗种植园


尤其是荷兰,他们在欧洲销售的糖价格最低,很快俘获了欧洲市场,对巴西糖业造成了巨大冲击。18世纪初,尽管巴西的糖产量依然非常可观,但是巴西从糖料作物中获取的收益骤降三分之二,蔗糖经济逐渐萧条。

 

与红木时期相比,巴西的蔗糖时期似乎更出名。但是,巴西蔗糖时期更广为人知的效果并非为世界降低了糖价,也并非为巴西东北部带来了繁荣,而是催生了备受世人诟病的黑奴贸易。


6.jpg

▲黑奴们在加工甘蔗

 

葡萄牙人登陆巴西后,将沿海的土地划分为15个辖区,分封给葡萄牙贵族,世袭罔替。大地主们发现巴西沿海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很适合种植甘蔗,于是就诱骗或追捕土著印第安人作为劳动力种植甘蔗。大量印第安人在高强度的劳动以及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死亡,加之印第安人本身不善耕种,甘蔗种植园很快就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缺口。


7.jpg

▲葡萄牙人登陆巴西后,沿海地区被划分为若干辖区,分封给贵族,这是以后大种植园的基础

 

于是1532年开始,葡萄牙殖民者就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为奴,以满足巴西制糖业所需的劳动力。据统计,在被卖到美洲的非洲黑奴中,六成到七成的黑奴被送进了蔗糖种植园。在非洲黑奴们的辛勤劳动下,巴西在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末这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始终稳坐世界最大产糖国的交椅,蔗糖也因此被称为残忍的“奴隶作物”。


8.jpg

▲种植园主与非洲黑奴们

 

现如今,身为全球最大蔗糖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巴西不再依靠奴隶种糖、产糖,甘蔗也早已不是巴西占支配地位的经济作物,但是,在巴西经济“蔗糖时期”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大种植园制和单一农作物制在巴西这片土地深深扎根,直到现在还在深远地影响着巴西的经济。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微信图片_20250415214357.jpg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精华好贴

    查看更多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