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佳沃胜诉:智方判赔近3亿美元,却难掩中国商家在智贸易屡遭欺诈的隐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侨届资讯 / 正文

微信图片_20250731202052.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中国佳沃胜诉:智方判赔近3亿美元,却难掩中国商家在智贸易屡遭欺诈的隐痛

转载 julia2025/08/05 15:30:3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智利中文网 作者: 6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近日,智利圣地亚哥商会仲裁庭就该国近代史上最大并购纠纷作出裁定:当地企业家伊西多罗·基罗加家族因向中国佳沃集团出售鲑鱼养殖场时存在信息披露重大瑕疵,须支付近3亿美元赔偿。这场历时6年的拉锯战,再次撕开了中国企业在智利贸易中屡屡遭遇不公的伤疤。

回溯2019年,基罗加家族旗下Australis Seafoods9.2亿美元将渔场售予联想系的佳沃集团。但接管后,佳沃发现对方刻意隐瞒过度生产等核心问题,直接威胁业务可持续性,遂以信息欺诈、资产高估起诉。仲裁庭虽未认定“欺诈”,却明确卖方遗漏环境法规相关关键信息,最终判令返还半数溢价(含利息)共3亿美元——这与佳沃主张的6.2亿美元损失相去甚远,更像是对卖方违规的部分追责。

然而,佳沃的“胜诉”并非孤例,反而印证着中国企业在智利贸易中的普遍困境:类似的欺骗早已成为常态。

根据智利协侨部的观察,每年樱桃贸易季,不少中国商家被当地皮包公司以虚假承诺、伪造资质、借用他人果园和包装厂骗取预付款,货物质量与合同约定天差地别;从中小贸易到上亿美元级并购,智利商家的“套路”如出一辙——嘴上承诺天花乱坠,合同暗藏模糊条款,实际操作中更是视约定为无物,将“言行不一”“合同与实操脱节”演绎成行业潜规则。

中国企业往往带着国内商业社会的诚信共识与法律敬畏赴约,却屡屡撞上智利商业环境中对所谓“面子”的轻视与对利益的赤裸追逐。更令人无奈的是,即便诉诸当地司法,冗长复杂的流程也常让维权者筋疲力尽,甚至求助无门,最终得不偿失。

此次佳沃集团虽被判获得部分赔偿,但背后是6年的时间与精力消耗,而后续是否真正获赔到手,也还是未知数。智方还有玩转财产转移等耍赖手段的可能。

这再次警示:中国企业与智利开展贸易,务必摒弃“以己度人”的惯性,将背景调查、风险防控做到极致,尤其要预设交易失败后的权益保障机制——毕竟,在屡屡上演的商业欺诈面前,任何对“诚信”的想当然,都可能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已有0人点赞

微信图片_20250508145142.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