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说真的,你敢去巴西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巴西百科 / 正文

微信图片_20250818220106.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说真的,你敢去巴西吗?

转载 Fiona2017/03/22 15:00:4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恩伯商旅 作者:恩伯商旅 625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却在第七天造了个里约,上帝之城究竟有多美?奥地利文豪斯蒂芬•茨威格曾表示“凡是来过巴西的人都不愿意离开这里;……美丽十分罕见,而完美的美丽几乎只是一个梦。在这最黑暗的时刻,骄傲的里约将梦变成了现实,它是地球上最迷人的城市。”

巴西,这个遥远的南美国家,因混乱的社会秩序被全世界吐槽,但又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全世界艳羡。亚马逊雨林、里约海岸、奇景伊瓜苏大瀑布,美哭全世界;狂欢节、足球、桑巴舞、模特,热辣全球。

 


 




 


    被满满吐槽的里约奥运会也算是顺利落幕,一波巴西热也被各大旅行社炒起来,打开各家OTA 平台的旅行团报价基本都在5w-10w的半个多月的南美洲游。只要你有钱有时间,就可以随时出发去巴西潇洒一回。

>>>>  繁 华 的 背 后>>>>

但是今天小编想带大家感受的却是基督拥抱下的另一片世界——南美洲最大的贫民窟Rocinha。
你们知道吗?这个传说中最大的贫民窟并非坐落在市郊,而是抢占了市中心半山腰的绝佳地点,面向美丽的依帕内玛海滩,与海滨的富人区仅一墙之隔。


【当近处的贫民窟和远处的富人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上映的港剧电影《使徒行者》,相信大家也领略了一番位于巴西里约的南美最大贫民窟Rocinha的风貌。那个看起来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地方,是自由和犯罪的天堂。

早在2002年著名的电影《上帝之城》便诞生于这里,这部讲述巴西贫民窟的电影充斥着毒品、黑帮、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鲜血,也让不少初来巴西的同胞心有余悸。…… 这里不是好莱坞的比弗利山庄,这里是里约最大的贫民窟。
在电影里,贫民区动不动就是凶杀案现场!


    ▲电影《上帝之城》。60年代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贫民区,更是魔鬼也会叹息着转身的地方。


    反正,看完电影很多人已经被这里的毒贩、枪战和黑老大吓到了!



    但是,在艺术家们笔下,贫民区变成了一座当代艺术城堡!🌈



    ▲在西里约热内卢,两位来自荷兰的艺术家完成了一个名为“彩虹计划”的贫民区改造活动。他们给棚户区的房子绘上彩虹般的色彩。
    在里约“耶稣山”下的一所贫民区学校——“内图总统综合教育中心”。这所学校的意义,就在于让贫民区的穷人们也能平等接受教育。

“Rocinha”当地人称它为“小农场”,这里依山傍海,夜晚密密麻麻的小屋里透出的灯火灿若星辰,几乎让人产生繁华的错觉。


曾经有报道采访居住当地多年的华人表示,贫民窟才是里约最安全的地方。“中国人可能不会相信,在贫民窟里90%的人都会觉得有幸福感。”中国驻里约总领事宋扬这样说道。从他们的叙述,贫民窟的生活也很轻松惬意。

【当地华人眼里贫民窟Rocinha才是里约最安全的地方】


    我不大明白!为何都大家眼中的巴西贫民区各不相同?我应该相信谁?
    莫慌,这些画面都是真的。请挥别对贫民区的刻板印象吧!
    有人形容巴西贫民区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狱”,我倒觉得贫民区的层次多了去了~在巴西啊,说贫民区是“多面体”一点也不为过。

    “多面体”的背后
    看完“多面体”贫民区,想必各位看官心中那好奇的小鼓都不禁“咚咚咚”地敲起来了吧?

莫慌,咱不仅看脸,更看气质。接下来就来分析分析多面贫民区的各种成因。

    历史小课堂

1酱得先跟大家从巴西的废奴运动开始说起~来,告诉我,想到“废奴”俩字儿,你们首先想到了谁?

如同美国的废奴最终得益于伟大的亚伯拉罕•林肯先生一样,巴西废奴运动的成功也要感谢巴西帝国的第二位皇帝——佩德罗二世先生。

▲佩德罗二世利用自由党与保守党交替管理政务,自己则保持最后裁决权,于1840年宣布解放自己拥有的所有奴隶
在佩德罗二世的不断作用下,1888年巴西奴隶正式获得了解放!这也就意味着来自非洲的移民及其后代拥有了在里约的定居权。

他们用木板、泥土等,在当时还是城郊的基督山下建起了随意搭建的矮房,这便是最早的贫民区。随后的100多年里,又有不少来自非洲的移民在这里扎根。
    随意占地,乱搭乱建,咋没城管来管呢?!
    不好意思,巴西土地是私有制,在一块儿空地占了五年十年没人找你麻烦,这块儿地就归你了。

科普小园地

半个多世纪后,在20世纪下半叶,拉美实现了经济腾飞,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连续8年超过10%,创造了“巴西奇迹”。

▲如今的里约阿莱芒贫民区。

大批乡村农民涌入城市,成为贫民区的新居民,而来自南美和非洲国家的移民也卷入了这一移居潮。
    老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约周边的城镇化速度太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法律的修订根本跟不上城镇化的步伐。
    在法律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作为执法主体的警察就很少介入贫民区的内部治安事务。警察在贫民区的“缺席”,为黑帮对于贫民区的统治创造了机会。

▲巴西当地黑帮。

自此,里约贫民区的生活变得充满了暴力和犯罪,枪战、贩毒横行街头。
  《上帝之城》看完之后我有一个疑问:那些混混为什么不仅没有香港电影《古惑仔》里面那样的侠义精神,有时候甚至连道德底线都没有呢?

对此,认为,贫穷是其最大的原因。
    在一个没有法律规范,也缺少物质财富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由于趋利避害的本性,难免会引发暴力与战争。用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的话说,这叫“自然状态”。
    在贫民区的所有问题中,最令大家心痛的莫过于教育问题了。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如果青年一代的道德普遍败坏,那么国家的未来想必也是一片乌云。
    针对这一问题,巴西当局也已有了一些对策,譬如建设全日制学校。
    学校不都是全日制吗?

无知啊少年,巴西的学校大多是半日制的,咱中国的学校才普遍是全日制呢。
    巴西在贫民区周边建设全日制学校主要就是为了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通过教育将祖国的下一代从毒枭和罪犯的手中“夺回来”。

▲里约热内卢的全日制学校,是贫民区孩子的“避风港”。
   

    类似针对贫民区的改革还有许多,巴西城市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共投入资金290亿雷亚尔用于改造工程,实施项目建设1000多个,约240万家庭受益。
    而目前,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经过多年的改造,目前巴西贫民区已经有88.3%的住户通了自来水,99.7%的家庭有了电,97%的家庭有电视,94%的家庭有了冰箱,55%的家庭有手机,12%的家庭有电脑。

▲里约热内卢平民区一隅。

总之,贫民区的“阴面”主要是历史造成的,而相对安全和谐的“阳面”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努力。无可否认的是,部分里约贫民区依然被阴霾笼罩着,未来的路还有很远。
最后,想说的是,贫民区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暴力、那么刺激,没必要把别人的生活妖魔化。

那里的人们也在过着实实在在的生活,或许平淡,或许精彩,或许不幸。但那不是故事不是电影,那是生活。
正如白岩松所说,我们用“贫民”这两个字可能是错的,不是贫穷的“贫”,而是平等的“平”。

此时我想到《旅行家》杂志那句“那里没有单纯的好与坏,只有里约江湖的生存法则以及努力生活的人们”。
简单,足以让人向往。我想去,你呢?

已有0人点赞

微信图片_20250508145142.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