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据巴西媒体报道,青少年被杀,已成为当今巴西社会最残酷、最深层的暴力缩影。它不仅是治安失控的表象,更是结构性不平等、公共政策缺失与基本权利保障失败的集中体现。
放眼全球,巴西是青少年命案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青少年谋杀案如今几乎占凶杀案总数的一半,其中黑人男性青少年尤其是主要受害群体——被杀概率是白人同龄人的三倍。
在圣保罗,这一趋势尤为严峻。根据4月30日发布的《不平等地图》,多个城区青少年杀人率大幅高于整体平均水平。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暴力问题局限在贫民区,但报告指出,即使在市中心,青少年因暴力丧命的数字也令人触目惊心。
令人震惊的是,自2006年以来,市中心Sé区首次成为15至29岁青少年死亡率最高的地区。2010年,Sé区的青少年死亡率是每10万人中58人,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163人,增幅高达280%。按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地区的暴力死亡率达到每10万人10例时,已等同于进入“内战状态”——而在圣保罗这座巴西最富裕的城市,已有62个区、也就是三分之二的地区,正处于这场“针对青年群体的战争”中。
这一局面的后果是多重且深远的。对个体和家庭来说,青少年的早逝不仅意味着生命旅程未及一半便被中断,还扼杀了梦想、情感、社会变革的希望。对整个社会而言,这样的损失更暴露出体制的失败——无法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与支持。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无法控制的暴力感不仅限于直接受害者,更深刻侵蚀着全体市民的日常安全感。
难怪可持续城市研究所与Ipec最近在巴西十大城市联合开展的民调显示,公众心目中的城市首要难题,就是缺乏安全感。
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仅靠警力镇压远远不够。各界必须推动综合性预防政策,包括提供优质教育、确保就业与收入保障、强化社会保护网络、消除结构性种族歧视,以及彻底改革安全管理体系——重心必须放在守护生命,而非一味以强硬手段压制。否则,巴西只会继续在敌对与分裂中沉沦,眼睁睁看着年轻一代在步入成年之前就被无情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