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与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正经历自巴西重新民主化四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动荡。多位美国“巴西问题专家”(brasilianistas)指出,这场外交风暴或将在进一步恶化后才迎来缓和的可能。
据美国前驻巴西大使、前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副国务卿Tom Shannon(汤姆·香农)表示,美国前总统Donald Trump(唐纳德·特朗普)对巴西一系列举动的背后,仅是“故事的开始”。今年7月,美国政府相继对巴西采取一系列施压行动:7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巴西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7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对巴西发起“不公平贸易”调查;7月18日,美国国务院更限制巴西联邦最高法院(STF)大法官Alexandre de Moraes(亚历山大·德·莫赖斯)及其“盟友”入境,消息人士称,这项限制实际涵盖了另外7位大法官及总检察长Paulo Gonet(保罗·戈内特)。
美国白宫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南方共同市场事务主管、现任Dinámica Americas咨询公司顾问Nick Zimmerman(尼克·齐默尔曼)表示:“尽管两国政治立场本就对立,文化认知差异也早已埋下分歧伏笔,但特朗普突然对巴西实施50%关税,仍令人震惊。”
更为罕见的是,特朗普此次似乎将外交手段延伸至要求巴西行政干预其司法系统。对此,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拉美研究员Will Freeman(威尔·弗里曼)指出:“这是特朗普首次试图要求一国政府干预本国司法独立,这在外交上是极其越界的行为。”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亦在社论中指出:“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拉美国家从未有如此深度的干预。”
美国智库Americas Society/Council of the Americas副主席**Brian Winter(布赖恩·温特)则指出,特朗普之所以对巴西出手,关键在于其将巴西前总统Jair Bolsonaro(雅伊尔·博索纳罗)**视作自己的“政治镜像”。
两人在败选后的政治走向颇为相似:否认选举结果、质疑选举公正性,并煽动极端支持者冲击国家权力中心。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遭冲击;2023年1月8日,巴西三权广场亦遭暴徒入侵。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多次发文声援博索纳罗,并称其为“政治迫害”受害者,甚至在对巴西征收关税的文件中也以此作为理由之一。
面对美方施压,专家普遍认为,巴西应坚守国家主权与司法独立,即使外交代价高昂。Zimmerman表示:“总统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明确表态不会就司法主权让步,这是理智且必要的立场。”
不过他也警告,若危机长期化,或将对巴西政府构成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压力。
目前美方尚未指派专门的谈判代表,白宫亦称巴西“未展现足够意愿开启实质对话”。Shannon评论称:“美方幻想可以凭施压让巴西在博索纳罗案上让步,但这无异于强人所难。”
Freeman指出,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敢于在拉美强硬出手,正是因为过去经验令其认为“拉美国家很快就会屈服”。
他举例称,巴拿马在特朗普威胁“接管运河”后即驱逐中资并服从美方要求;哥伦比亚在24小时内妥协接受美方遣返;墨西哥总统Claudia Scheinbaum(克劳迪娅·谢因鲍姆)也在边境安全问题上对美让步。
此外,他特别指出,博索纳罗之子、联邦众议员Eduardo Bolsonaro(爱德华多·博索纳罗)与特朗普团队深度互动,亦成为危机推手。
Shannon透露,Eduardo曾出现在2021年1月6日的华盛顿骚乱现场,并与特朗普前顾问Steve Bannon(史蒂夫·班农)多次私下会晤,交换政治战略。
相较之下,巴西政府在美外交布局明显空缺。Zimmerman指出,过去几个月,在华盛顿的巴方代表几乎仅有Eduardo Bolsonaro一人,这导致美方认知严重偏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7月8日特朗普首次就博索纳罗案发文当日,巴西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跨洋铁路建设,项目将连接巴伊亚州海岸至秘鲁太平洋沿岸。
虽然两者并无直接关联,但时间节点却意外呈现巴中关系升温、巴美关系冷淡的现实图景。
Freeman指出:“卢拉总统正努力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但面对特朗普的敌意,他正在被动推向更亲近中国的方向。”
Shannon则呼吁,巴西应延续“独立自主、非结盟”的外交传统,避免陷入大国博弈的夹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