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肿瘤治疗有良方:成华东区医院周树林的中医辨证之道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自媒时代 / 正文

微信图片_20250731202052.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肿瘤治疗有良方:成华东区医院周树林的中医辨证之道

原创 艾镁网2025/08/07 14:44:2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 作者: 6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成华东区医院的诊疗一线,周树林院长的名字常被肿瘤患者提及。这位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中医肿瘤专家,既是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四川电视台峨眉电影频道特邀科普专家,更是无数患者口中 “能把复杂病情理清楚” 的治瘤行家。三十余年的临床深耕中,他将三甲医院的严谨诊疗经验与中医辨证智慧相结合,在成华东区医院的诊室里,为一个又一个肿瘤病例写下转机。



(周树林接受四川电视台采访)

周树林的从医轨迹里,始终刻着 “务实” 二字。他曾在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执掌中医肿瘤科与住院部,见惯了肿瘤患者的急危重症与治疗困境,这让他更懂得:对抗肿瘤不能只凭理论,更要贴近患者的真实需求。在成华东区医院坐诊时,他总会预留足够时间问诊,哪怕是患者家属补充的一个细节,也会被认真记录在病历本上——这种对 “人” 的关注,早已融入他的诊疗习惯。

面对肿瘤这一复杂病症,周树林形成了独有的治疗逻辑:以 “标本缓急” 为纲,兼顾 “扶正祛邪”。他认为,肿瘤的本质是 “本虚标实”,治疗时既要看到看得见的肿块(标),更要关注引发肿块的身体内环境(本)。“就像田里长了杂草,光拔草不改良土壤,还会再长。” 他打了个比方,“但如果杂草已经遮住了庄稼,就得先把草除掉,不然庄稼会被闷死——这就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这样的理念,在 46 岁肺癌患者杜女士的治疗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杜女士确诊肺癌后,经历了手术与化疗,身体变得十分虚弱,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病情却仍反复。经病友推荐,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成华东区医院,找到周树林院长。



(周树林正在为患者看诊)

初诊时,杜女士面色苍白,自述胸闷、咳嗽不止,夜间常常因疼痛难以入睡,复查显示肺部原发病灶及淋巴转移灶仍在进展。周树林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她舌淡苔薄、脉象沉细,结合病史判断:当下 “标症”(疼痛、咳嗽)与 “本虚”(气血亏虚)并存,但标症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 “标本同治”。他为杜女士制定了个性化方案:先用止咳止痛的中药缓解不适(治标),同时配伍益气养血的药材调理身体(治本)。

治疗期间,成华东区医院周树林院长根据杜女士的恢复情况灵活调整药方:咳嗽减轻后,减少止咳药剂量,增加活血消瘤的药材;食欲好转后,又加入健脾养胃的成分,助力营养吸收。每次复诊,他都会仔细对比舌苔变化、询问睡眠质量,甚至叮嘱家属如何搭配食疗。

就这样坚持用药一年后,杜女士的身体发生了显著变化:胸闷咳嗽基本消失,夜间能睡整觉,体重增加了 5 公斤。近期复查更带来好消息——肺部肿瘤及淋巴转移灶均有缩小,各项指标趋于稳定。“现在我能自己买菜做饭,上周还和朋友去公园散步了!” 杜女士复诊时笑着说,眼里的光彩与初诊时判若两人。

这样的治疗效果,源于周树林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准把握。他擅长将经典古方与现代病例结合,针对肺癌、胃癌、肝癌、脑瘤等各类肿瘤,以及术后复发扩散、放化疗副作用等难题,制定“一人一方”的方案。如今,在成华东区医院的诊室里,周树林院长的案头总放着几本翻得卷边的医书,空闲时就拿出来研读,在古方中寻找新的启发。“中医治瘤没有捷径,就是在辨证中找规律,在规律中灵活调整。” 他说,“能看到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就是我最满足的事。”



(周树林参加学术会议)

周树林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证明:中医治疗肿瘤,不是模糊的 “调理”,而是有逻辑、有方法的精准施治。他以“标本缓急”为指南针,在复杂的病情中找到清晰的治疗路径,为更多肿瘤患者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已有0人点赞

微信图片_20250508145142.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