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据巴西媒体报道,一种名为“幽灵触碰”(ghost tap)的新型网络诈骗近期在巴西出现,正成为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闪付”功能盗取资金的最新手法。安全专家警告,受害者往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了恶意程序,从而让骗子轻易盗取卡片信息。
据巴西卡巴斯基(Kaspersky)网络安全公司介绍,该骗局利用近场通讯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即日常用于银行卡、手机或智能手表的“靠近支付”。犯罪分子通过电话冒充银行客服,要求用户下载一个所谓“验证程序”的应用。受害者一旦照做,并将银行卡靠近手机验证,程序便会窃取NFC生成的临时支付代码,从而让骗子在另一部手机上同步完成交易。
卡巴斯基高级安全分析师安德森·莱特(Anderson Leite)表示,这类诈骗最早出现在亚洲,随后传入拉美,如今已在巴西蔓延。“这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心理操纵。犯罪分子会先掌握受害者部分个人信息,如CPF号或全名,再以此增加电话中说辞的可信度。”他说。
卡巴斯基披露,首个具备“幽灵触碰”能力的木马程序是2024年初出现的“N-Gate”,随后是2024年底的“Supercard”,今年7月至8月间,“GhostNFC”更是在拉美多地传播。安全人员甚至在其中一起案件中发现了巴西籍黑客的身影。
根据分析,骗子往往先进行多笔小额消费以规避风控,如掌握了支付密码,还可能进行大额转账,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幽灵触碰”常与此前在巴西出现的“幽灵之手”(mão fantasma)诈骗混淆。专家解释,两者目的相似,都是窃取资金,但方式不同:前者针对银行卡“闪付”功能,后者则通过银行木马病毒远程控制手机或电脑,盗取网银资金。
除了诱导用户下载应用,若银行卡被盗,犯罪分子也能借助“闪付”功能和恶意程序盗取交易数据,虽然没有密码,但依旧可以刷取银行允许的免密额度。
卡巴斯基拉美区经理法比奥·阿索利尼(Fábio Assolini)指出,比技术更可怕的是“心理攻防”。“骗子利用人们的信任,让受害者亲手把信息交出去。”他说。
阿索利尼补充,巴西《通用数据保护法》(Lei Geral de Proteção de Dados,LGPD)虽然提升了透明度,但也让企业在数据泄露后不得不支付赎金。“以前公司选择隐瞒,如今必须公开承认,这反而让用户知道自己数据已被泄露,从而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专家提醒,市民切勿点击陌生短信、WhatsApp或邮件中的下载链接,仅在官方应用商店(Google Play或Apple Store)下载程序。若接到银行电话,应直接拨打官网公布的客服号码核实情况。
同时,用户应: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持有公司信用卡的员工一旦违规操作,不仅可能面临公司经济追责,甚至可能失去工作,还会让企业面临数据泄露和LGPD罚款风险。
卡巴斯基数据显示,2024年7月至2025年8月,巴西企业账号劫持案件同比上升12%。黑客通过恶意链接或应用潜入系统,锁定并加密数据后索要赎金。专家指出,受害企业往往因担心巨额罚款或客户数据外泄,被迫妥协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