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玻利维亚-死亡公路和火车坟墓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巴西头条 / 正文

+网站+顶部+红__2025-07-03+13_02_49.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玻利维亚-死亡公路和火车坟墓

转载 1012018/08/30 09:31: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华人头条 作者:巴西华人网 37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欧美人喜欢玻利维亚,不仅仅是因为“天空之境”,这个安第斯山脉上的雪域高原,因其独特的地形,成为了极限挑战者的天堂。自然而原始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攀岩、滑雪、骑山地车、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而首都拉巴斯做为大本营,可以就近为活动者,提供价廉物美的补给。这样一个探险旅游的乐园,又是如何与“死亡”、“坟墓”等恐怖字眼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疑惑在去玻利维亚之前,也一直在心里萦绕,让我既感到惊悚又充满了好奇。

去“死亡公路”探险挑战,一般是10人一组,将自行车放在车顶固定好,人坐在车内,到达海拔近5000米的指定地点,一路骑行约60公里,下降到海拔仅几百米的山脚YOLOSA小镇上,再坐车返回拉巴斯。拉巴斯有很多的旅行社经营这个项目,早上8点出发,下午5点左右回来。那天我们从玻利维亚国家公园返回首都拉巴斯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光,所以赶不上骑行,于是就租了一个面包车,全程乘车体验。

所谓的“死亡公路”其实就是一条,连接拉巴斯和北永加斯境内克罗伊科镇之间的山区公路,所以也叫北永加斯道。据记载该道是1930年查科战争期间,由被抓的巴拉圭战俘所辟建的,当年是通往首都拉巴斯的唯一一条公路,路段高度落差极大,气候也迅速转变,从凉爽干燥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转变为湿热的雨林,一路蜿蜒在极陡峭的山腰和悬崖之间。很多路段宽度不超过3.2米,并且没有护栏保护,再者山里时有雨水天气、雾气和灰尘弥漫,十分诡异,在某些路段上,路面非常泥泞,不时还有松动的落石,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行车的难度,使得这条公路非常危险,往往事故频发、怪事连连。

北永加斯路是全球最危险的公路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建成到本世纪初,每年都有近200-300人命丧于此,在公路边立有很多为纪念曾经在这里遭遇交通事故而死亡者的十字架。随着社会的发展,运输需求越来越大,于是玻利维亚政府历经20年,从另外一侧,重建了一条双向柏油的新永加斯路,并于2007年正式投入使用,而原来的这条老路就被废弃了,但是擅于利用资源的玻利维亚人,却把它合理的开发出来,现在已经是一个集旅游和冒险为一体的著名景区。

2
11点多,带了一点面包和水,乘坐小巴向拉巴斯城东北方向进发,高原上的太阳似乎离头顶很近,懒洋洋的挂在空中,拉巴斯市里还不算堵车,大约半小时,就出了城区。出城后地形地貌渐变,越往山里,越是往高处爬坡,公路上车辆并不是很多,山野里似乎就我们这一辆小巴在行驶着。中午的阳光肆意的洒在山峦之上,叫不出名的植被漫山遍野,青山巍巍万丈沟壑,内心不由得生动起来,尽情的享受着这里的清新与恬幽。

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半山腰,驾驶员告诉我们此地海拔近5000米,说话间,一团团雾气扑面而来,瞬间淹没了周围的景色,让人浑然不知身在何处。在迷雾中行进了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海拔近6000米的最高点。站在这里远眺,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眼前的雾也是时聚时散、时浓时淡,貌似吸引着我们继续前行。

缓慢的开始下山,约20分钟后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路口处立着一块黄色的标志牌,司机告诉我这里便是“死亡公路”的起点。虽然山雾还没彻底散去,但周围的景色逐渐的清晰起来,一片凹凸不平的开阔地,周围有几间没有一丝人烟,快要坍塌的破败房屋,一阵山风袭来,还真有一丝恐怖的气息,在新路没修好之前,这里应该是一个简陋的歇脚点,迎送着不计其数的过往车辆。登上山崖边的水泥平台放眼望去,在雾气和翠柏之间,一条细细的白色带子,蜿蜒的缠绕在悬崖绝壁之上,往下看,800多米的山谷间,茂密葱茏,树木参天,苍翠欲滴。

这是一段可能遭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连绵不断永远拐不完的山间土石路,从山上到山脚的镇子全长40几公里,期间布满“弹坑段”、“搓板段”和“水冲段”。驾驶员一直踩着刹车,小心翼翼的前行,极窄的地方我们要先下车徒步过去,然后等着空车过来再上车前行。此时骑行结束,山里面已经没有游客,一辆由下而上的救援车,与我们交会过后,只剩下了我们这一辆小巴,摇摇晃晃的穿行在整座大山深处。平坦的旅程似乎会让人习惯周围的事物,进而失去发现美的机会,在经历了颠簸与坎坷之后,感觉自己是群山的主人,定会收获无限风光。

当山雾全部退去,转过一个山坳,发现一处可供游客拍照的地点,山崖边上有木质凉亭可供游人小憩,另外一侧还有几间茅草屋,没见有人出入,不知道是不是类似于我们天朝“农家乐”之类的场所。再往前走一点,竟发现一个极小的瀑布,从山上顺着岩石,缓缓的流下。一串串水线,像女人温柔而委婉的秀发,裹挟着水气飘洒在碎石路上,形成一条条水道流向山谷。站在她的面前,闭上双眼静静的享受着水珠的沐浴,让自己融化片许。。。蓦然睁开双眼,水帘上竟出现了一道超级迷你彩虹,光芒四射、艳丽无比。我欲上前轻拂拥抱,却又担心不经意的触碰会失去这份美好,于是只好作罢,远远的欣赏着。。。

一路上走走停停,虽说路两旁就是万丈深渊,但也许是久居山城重庆,也许是曾经往返几千公里自驾色达,见惯了山区盘山公路的原因,我并没有感到有多么的危险,倒是在大山里得到了一片坐享天成的宁静。约莫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光景,我们来到“死亡公路”的终点,山脚下的小镇上。这是一个隐蔽在大山深处,似乎有点与世隔绝的小镇,让人感到朴素而安详,不长的街道两侧,有些小店铺,出售饮料、食品和纪念品。

几辆车顶上载着山地自行车的小巴停在路边,是那些骑行结束后,在这里作少许停留,准备返程的游客。夕阳西下,再次回到那条新永加斯拍油路上,我们也踏上了归途,当夜幕降临时,又看到了拉巴斯的万家灯火。

3
如果说死亡公路没有感受到死亡的恐怖,那么火车坟墓却更有“”标题党“”之嫌。不过纵观世界各地,很多废弃的火车,不知道为什么不被回收利用,却带着无尽的历史沧桑,走进了它们自己的坟墓。无论是在美国费城的北卡罗来纳州,还是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Budapest)附近的Istvantelek、法国的Sotteville-Les-Rouen以及亚洲的泰国曼谷、印尼等地,在荒凉旷野、潮湿森林、凄煞房屋等深处都会看到“火车坟墓”。不管它们曾经承载了多少的荣光,也不管它们多么臭名昭著的“将犹太人送到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这里就是它们的归宿,散乱的遗弃在各个角落,无一例外的锈迹斑斑,被气候、历史和时间无情的侵蚀着,每到夜幕降临,带给人们的只有阴森与恐怖。

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那片辽阔的高原,矿产资源十分的丰富,早期殖民者,疯狂的掠夺这里的资源,以乌尤尼小镇为中心,有连接智利、阿根廷和巴西,在当时比较发达的铁路网。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工程师,还在这里成立了一个庞大的社区,他们引进先进技术和火车车头、车厢,把矿产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运到世界各地。然而好景不长,掠食者的肆无忌惮,使有限的资源枯竭,到上世纪40年代,终于自食其果,迎来了经济的大萧条,于是当地的铁路公司,经营惨淡,最终导致停业倒闭,他们把这些庞然大物,连同一段轨道,遗弃在了乌尤尼镇外3公里,盐沼的边缘地带。历经近百年的风吹日晒,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机车只剩下了一副副骨架,在无尽的旷野之中见证着那段残酷的历史。

4
我们是在欣赏完盐湖的日出日落,参团去玻利维亚国家公园时,顺便到这里的,为了把“死亡”和“坟墓”联系在一起,方便写游记,所以把这里提前规划到该篇文章之中。那天,天气晴朗,火车坟墓并没有肃杀的氛围,很多出入盐湖的游客都来这里打卡,这倒比其他地方的火车废弃站强多了。人们可以随意的爬上机车的任何部位,摆出各种POOS拍照留念,也可以顺着那段废弃的铁路走上一段,重温往日的时光。

爱好涂鸦的南美洲年轻人,是绝不会放过这种,适合创意的绝佳场所,他们在机车的外面涂鸦了极具特色,却只有他们才能够读懂的各种符号和色彩,这倒为观光拍照者留下了艳丽的背景。坐在轨道上,目睹着爬上爬下的游客,不仅感慨万千,这列车像极了人们短暂的一生,多少前尘往事,都会成为过往云烟,终究会驶向终点,不知道何年何月,或自生自灭或外界的力量,使它化为那一方尘土。

作者曹澜波:巴西中资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巴西中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CR宗申巴西公司董事长兼COO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508145142.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