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巴西汉学家:中巴是“遥远却又熟悉的伙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巴西头条 / 正文

+网站+顶部+红__2025-07-03+13_02_49.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巴西汉学家:中巴是“遥远却又熟悉的伙伴”

转载 2019/11/14 11:19:3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巴西华人网 85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相隔万里的中国和巴西,早在16世纪便通过早期贸易建立了初步交往。来自中国的服饰、艺术等陆续传入巴西,在当地留下了印记。

“中国艺术让我对这个东方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满腔的热情指引着我跑遍了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甚至里斯本和澳门的图书馆和档案馆。”巴西汉学家、历史学家何塞·罗伯托·特谢拉说。

身在巴西圣保罗的特谢拉如今已年近90岁。他所著的、1999年出版的《中国在巴西》一书系统梳理了历史上中国文化对巴西社会的影响,为研究中巴历史交往、文明互鉴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

这本凝聚了他15年心血的著作基于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比如,书中提到19世纪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一封家书。当时马奈正在巴西旅行,他发现巴西妇女外出时不戴礼帽,而是梳着中式发型,穿着丝质服装,很多习惯与法国不同。

在这本著作中,特谢拉得出结论,19世纪中叶,巴西人的习俗中具有很多东方特征,相较而言,女人比男人更明显,乡下比城里更突出。书中还介绍了从中国传入的瓷器、扇子、阳伞、风筝、烟花等器物和斗鸡等习俗如何在巴西“落地生根”,并列举了巴西建筑、雕塑、绘画中出现的多种中国元素,展现了中巴两国在历史上的文化交融。

特谢拉说,为了查找资料,他曾于1992年到访澳门,还尝试学了一段时间中文。

“当时,为了锻炼口语,我鼓足勇气去农贸市场买水果,结果是鸡同鸭讲,完全无法沟通,水果也没买成。从此我就认定中文是一门非常难学的语言。”特谢拉开玩笑说。

在查阅了大量巴西社会、经济、医学、大众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后,特谢拉发现,早在巴西独立之前的殖民时期,巴西社会生活中就出现了很多中国印记。他撰写的第一本此类研究著作于1986年问世,讲述了16世纪以来中国商品运至巴西的情况。

“研究证明,在那个时期中国与巴西便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商业关系。那些抵达巴西萨尔瓦多、里约热内卢等港口的货船上,满载着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和纸扇等。”特谢拉说。

对中国文化研究多年的特谢拉于2013年受邀访问了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他将这次游历描述为“一次圆梦之旅”,“让我领略了既蕴藏历史、又无比现代的中国”。特谢拉表示,“中国发展太令人惊叹了”“中国文化太令人向往了”。

最近的一则新闻令这位老人激动不已: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前不久在访华期间宣布,欢迎更多中国游客赴巴旅游并给予免签待遇。他说,“这会吸引越来越多中国朋友来巴西,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


内容需要支持,拜托你们惹

考验真心得时候到了~

请帮忙戳以下小卡片~谢谢你啦!

小卡片戳一下退出来就好,不用关注也不用下载。

巴西华人网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巴西华人网(ID:brazilcn)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部分参考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精彩
注意!办理巴西签证!您还需要这件东西!
来到巴西的我,一下子生活在炼狱,一下子生活在天堂
巴西华人的围城生活:回不去的中国,待不下去的巴西!
7岁女儿陪爸爸加油,被烧成火球!只因没注意这个细节...
看看这几个巴西警察干出来的事情,最后一个真的接受不了!
毒枭与空管人员里应外合用飞机运毒300多公斤,被警方一锅端!

---END---

 

点这里点这里,

让更多人了解看到!

▼▼▼▼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508145142.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