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转载点新闻报道】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京剧,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遍及全国各地,在海外也有不少华人推广。今集的受访者是已经移居泰国25年多的张雪梅老师,身为歌唱家兼京剧演员的她在当地从事歌唱教育,25年多来她在教学生们唱歌的同时,也带他们学习京剧,让他们能够了解中国国粹,爱上它,品味它内涵韵味。
张雪梅老师自小就听样板戏,后来机缘巧合下有京剧团到河南演出,看到了在学校排练的她,便将其特招到京剧团。张老师在京剧团学习了4年后,回到家乡河南,在当地中学当起了音乐老师。之后,张老师到泰国学习泰语,结识了当地一些爱好唱歌的人,便把她留下来,而这一留就是25年多,她也开启了25年多的教学生涯。
张雪梅老师表示,自己最开始接触的大都是革命戏曲。在剧团的时候,她经常到农村参加演出,唱过《红灯记》,扮演李铁梅,也唱过《故乡是北京》(京剧与歌曲结合),然后就是《梨花颂》和《贵妃醉酒》。她觉得京剧唱段特别的美,发音、手眼身法步等都十分讲究。在咬字方面,更要讲究“字正腔圆”,例如《梨花颂》中“梨花开,春带雨”第一个“梨”要用弹舌音,“不能含含糊糊地出来”。
京剧在泰国普及度如何?“在泰国,对戏曲还是不太接受的。”张雪梅老师称,有些学生觉得戏曲很难学,也有人觉得很可笑,“觉得咿咿呀呀的,用的小嗓”,大部分学生还是更喜欢通俗歌曲,所以她只好采用多重教学方式——混着教,“今天教通俗的,明天教民族的,后天教戏曲的。”张雪梅称,自己有京剧功底也学过声乐民歌,她尝试把戏曲发声融入歌曲中,藉此帮助学生打开嗓子,叫做混合声。对此,张老师学生“拼色衫”表示,“惊艷啊!老师一开声,我们全场停喺度,静晒!”她认为张老师的教学可以让她们自由发挥,自由唱到高音,或者由假声变真声,更流畅自然。
“跟着老师学习,现在也感觉到京剧的韵味了。”张老师学生“粉红色衣服”称,老师最开始教《梨花颂》时,她们觉得这不应该是普通学生要学的,但老师坚持介绍、推荐给她们,让她们能够学习体会京剧。她指出,学习至今,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有点入门了,也开始感觉到京剧柔美韵味。对此,张雪梅表示,“现在(她)在慢慢带着学生们往这边(京剧)走一走,让她们了解一下中华文化,尤其京剧是中国国粹,几千年来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源远流长。”
如何让更多人知道京剧?在教学方面,张雪梅表示,自己有一个学生从小受父母影响,十分喜欢京剧,特别认真学习,对此她觉得特别高兴,因为终于见到有年轻人能喜欢京剧,觉得太难能可贵了。每次(跟她)一个小时的课“都上到一个半小时,都想多教给她一些,让她多知道一些。”面对社会大众,张雪梅会参加不同慈善演出去表演京剧,例如泰国中华中商会“庆新年·迎春节联欢会”邀请她唱京剧,“不少观众很喜欢,很多人打电话来称想学习(京剧)”,张雪梅表示,希望透过这些方式让大家能够了解京剧,喜爱上京剧,“当你喜爱上了,你就慢慢注意到了京剧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