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转载点新闻报道】2025年过半,内地上半年GDP即将在本周公布。上半年,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但内需市场受到多项政策提振,新经济、新消费业态也备受关注。
关于上半年中国GDP增速,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表示,料上半年实际GDP增速累计同比增长5.2%,较2024年末扩大0.2个百分点。这一预期主要基于消费复甦步伐的加快、出口成绩好于预期,以及非地产类投资扩张节奏较为稳健。他特别提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服务业消费的扩大是消费复甦的主要动力,而贸易政策的变动则促使我国上半年出口表现抢眼。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股市政策专家董少鹏提到,到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他认为,这些成绩得益于国内稳增长、稳就业、稳市场预期政策的逐步见效, 以及中央财政和金融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注入力度加大。
针对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可能有所下降的观点,董少鹏认为,这种季度性的调整总体正常。在稳住消费的基础上,要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并稳定就业。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董少鹏认为,中国应积极加强应对,通过“小多边机制”拓宽外贸渠道,丰富出口合作伙伴和领域。
谈及新消费趋势对传统产业和企业的影响,马泓认为,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企业应结合时代特征提供符合当下消费趋势的商品和服务。
董少鹏强调,内需和外需相互关联,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主要依靠内需驱动经济增长,同时关注外部市场机会。
国新办今日上午就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表示,上半年进出口呈现出多种特点:一是外贸规模稳定增长,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二是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三是出口动能向优向新。
针对国际贸易环境和全球产业链变化,马泓预计外需下降所带来的影响可能逐步显现。企业则应早做准备,做好财务前瞻性准备,降本增效,应对外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