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根据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Ipea)发布的一份技术说明显示,巴西在2024年期间录得自1995年有记录以来最好的收入增长及贫困率和收入不平等下降指标。该项分析研究基于巴西地理统计所(IBGE)发布的统计数据,并于11月25日正式公布。
在过去30年中,巴西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约70%,基尼系数(衡量收入集中度)下降近18%,极端贫困率从25%降至不足5%。但分析指出,巴西的家庭人均收入进展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2003至2014年期间,并在2021至2024年间强劲恢复。在经历2014至2021年的长期危机周期——包括经济衰退、缓慢复苏以及疫情的强烈冲击——巴西的家庭人均收入降至十年来最低点。走势自2021年起发生扭转:连续三年,平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25%,为巴西“雷亚尔计划”实施以来的最大增幅。
此项研究分析师的马科斯·丹塔斯(Marcos Dantas Hecksher)与佩德罗·埃尔库拉诺(Pedro Herculano Souza)共同指出。“结果表明,大幅减少贫困和收入不平等是可能的,但这些进展可能因多种因素而中断甚至逆转。因此,有必要综合采用多种手段,以实现根本性目标。”
研究人员将近期的改善归因于劳动力市场升温以及扩大收入向低收入群体转移政策,这两者共同解释了2021至2024年间近一半的不平等下降和极端贫困减少。诸如“家庭补助金计划”、持续福利金(BPC)、“巴西援助金”和“紧急援助金”等项目在2020年后表现得更加有效。
然而,随着政府制定的收入向贫困人口转移的政策在2023和2024年期间所造成的影响力有所减弱,而劳动力市场继续在发挥关键作用。
“必须依靠所有公共政策来应对收入不平等现象。不仅是将社会支出更精准地投向最贫困人群,还要通过更加公平的税收分配来进行推进。重要的是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减少用于向富人支付公共债务利息的资金占比,”赫克谢尔表示。